古城苏州盛产专精特新 上市“小巨人”雄踞地市第一

2024-12-28 05:13:12来源:[db:来源]作者: [db:作者]阅读量:

数据来源:《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发展研究》等公开资料 本版制表:张淑贤 本版供图:新锐股份 图虫创意

证券时报记者 张淑贤

苏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个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文化古城,同时也是盛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科技城。

12月21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创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家位于华为苏州研究所的创新中心,将主要向车企客户与合作伙伴开放,进行联合开发、测试、验证和成果展示,共同推进智能汽车联合创新。

华为苏州研究所是华为在华东区域的四大研发基地之一。苏州市政府将与华为在推动苏州企业“走出去”等十个方面开展合作。这也为苏州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新的利好。

工信部今年7月公布的第三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苏州共有24家企业入围。苏州市工信局数据显示,目前,苏州已累计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7家,均位列江苏全省第一。此外,苏州以1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数量位列全国第四,与第三名的北京仅差1家,位列地级市第一。

一个面积只有江苏8%的地级市,何以在江苏各城市中集聚最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实地走访苏州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多的区域——苏州工业园区,探寻其中答案。

在苏州萌芽扎根

初冬的文化古城苏州,已有丝丝寒意,但在苏州工业园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热度却在持续升温。

在苏州新锐合金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一款圆形齿状部件吸引了证券时报记者目光。这款具备“攻坚啃硬”能力的产品,被称为“工业牙齿”,安装在钻头上,可以凿到地下几十米至几万米,是矿山爆破的必需品。

2005年,已是江钻股份副总裁的吴何洪率领团队,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开启创业之路,创立了新锐股份。在矿用钻头领域深耕16年后,新锐股份目前已是该领域国内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新锐股份科技管理办公室知识管理经理何雨薇向记者介绍,公司专注于硬质合金以及凿岩工具制造两个领域,属于上下游产业链,其中,矿用密封牙轮钻头关键技术为世界首创,显著提升了牙轮钻头的使用寿命,因此,新锐股份进入必和必拓等全球四大铁矿石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商智利国家铜业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商巴里克黄金等矿业巨头的供应链体系。

“目前公司矿用牙轮钻头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达50%以上,在澳洲、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何雨薇说。

在硬质合金领域,新锐股份凭借着矿用、切削及耐磨等应用领域的硬质合金核心技术,2020年获评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目前,公司计划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发掘新的盈利增长点。”何雨薇向记者透露。

如果说新锐股份靠的是“攻坚啃硬”能力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苏州工业园区的另一家企业——苏州德龙激光股份有限公司,靠的则是“绣花功夫”。

一块4寸的晶元,可以切几万颗芯片,但只要切坏了一点点,晶元就报废了,因此对设备的要求极高。同在2005年成立的德龙激光,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类高端工业应用激光设备,可以切割到微米量级,比头发丝还要细。

目前,德龙激光已成长为业内知名的激光加工设备及激光器制造商,在半导体、显示面板、精密电子等行业,逐步实现国产设备的进口替代。2021年,德龙激光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新锐股份和德龙激光是苏州工业园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缩影。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企业服务处副主任科员傅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第三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园区6家企业入围,占苏州的25%。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共有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位列苏州各区域第一。

不仅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其他区域同样集聚着众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吴江9家、张家港8家、昆山7家、苏州高新区4家……近年来,一批又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苏州萌芽扎根、成长壮大。

苏州市工信局数据显示,目前,苏州已累计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家,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7家,均位列江苏全省第一。

何以群聚苏州?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中小企业。

“文化古城”苏州,何以盛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业内人士看来,较早着手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是答案之一。

2012年,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专精特新”概念,即“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走‘专精特新’和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2012年和2013年,江苏和苏州即分别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中小企业朝专精特新方向发展。2015年,苏州在江苏率先建立了“专精特新企业导向指标评价体系”,确定五大类二十二条指标体系,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工程,每年滚动入库培育企业1500余家。

记者了解到,苏州多个区域已出台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政策。2018年,张家港在发布的《张家港市小巨人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指出,按照分阶段、分梯次的思路,对小巨人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精准扶持,形成“雁阵”式发展格局。

2019年2月,昆山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通过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加快技术改造提升、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加快构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其次,苏州是制造业大市,拥有完备齐全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这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傅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苏州工业园区经过27年的发展,园区制造业基础雄厚,包括世界500强企业的生产基地和中小制造企业,而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90%都属于制造业。”

据透露,苏州工业园区目前获评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荣誉(包括专精特新产品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的企业共有65家,其中国家级有10家,省级有26家,市级有22家。“65家企业呈现经营时间长、制造型企业为主、营收规模大、发展增速显著、研发投入强度高和知识产权属性强等特点。”傅海峰说。

记者获悉,苏州目前已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行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产生了“百千万”(391家“瞪羚企业”、9772家高新技术企业、17226家民营科技企业)的科创企业群体,其中不少是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这都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种子选手。

三是较为完备的扶持政策。同样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傅海峰向记者表示,为更好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园区已出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对首次获得国家荣誉的企业最高奖补100万元,省级荣誉最高奖补50万元,市级最高奖补20万元,园区最高奖补10万元。

拥抱资本市场

随着科创板和北交所的陆续推出,苏州的专精特新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宠儿。

11月16日,江苏灿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这是苏州又一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今年11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资源所中小企业室发布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发展研究》显示,上市“小巨人”企业数量Top10城市排名中,苏州以1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的数量位列第四,与第三名的北京仅差1家。

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园区各类专精特新企业共有74家,其中21家已上市,12家母公司为上市公司,31家已经是“上市苗圃工程”企业,6家正在申报。

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处副处长姜一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底,伴随着科创板推出的东风,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上市苗圃工程”,也即上市培育计划,新锐股份是第17家苗圃上市企业,“当时根据上市板块的相关指标,在园区几万家企业中,筛选出371家苗圃企业。”

据介绍,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可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包括政策性金融服务、直投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等,“中心集聚的优势资源,优先导入到拟上市公司,企业在上市等各个发展阶段,需要的资源都可以对接。”

截至11月30日,苏州共有A股上市公司175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38家。苏州在去年发布的《苏州市科创板上市后备企业培育计划》中指出,将强化金融监管部门与科技、工信等部门的联动发掘培育机制,共同培育科创板上市“金种子”企业。根据该计划,苏州将持续做大科创板“苏州军团”,力争2020至2022年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25家,储备科创板后备企业近百家。

苏州专精特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背后,股权投资基金也是重要推手。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苏州境内外上市公司在拟上市阶段,股权投资机构平均持有其36.6%的股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获得的PE/VC(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支持最多,接近50%;生物制药产业,股权投资机构持股比例接近40%。

随着北交所的推出,苏州专精特新企业又多了一条拥抱资本市场的渠道。北交所首批81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来自苏州,数量和广州并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

为加速对接北交所,9月6日,北交所设立消息发布后的第4天,苏州市政府即召开专题会议,要求提前谋划、积极抢抓北交所设立新机遇,促进更多苏州中小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今年9月23日,江苏证监局联合江苏省工信厅在苏州举办“资本市场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活动,活动吸引了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等100余家优质企业参加。

“北交所设立的消息宣布后,我们第一时间向园区企业征集北交所上市意向,并联动券商、律所和会所等专业机构,设定遴选标准,筛选出了200家左右拟在北交所挂牌上市的培育企业。”姜一晶向记者表示。据透露,苏州工业园区将参考苗圃工程,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聚焦北交所特征和定位,开展企业上市挂牌辅导服务。

苏州市金融局相关负责人日前向媒体表示,苏州正进一步完善对北交所上市企业的支持政策,积极引育更多具有上市潜力的优质中小企业,同时更好对接各地、各相关产业部门和第三方中介机构,共同加强服务,优化后备培育。

12月10日,德龙激光科创板IPO正式提交注册,拟募资4.5亿元。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资本市场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苏州板块将更加枝繁叶茂。

构建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发展梯队

尽管苏州聚集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江苏省占比第一,但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之中,竞争力与创新能力还不够,尤其是在核心技术领域仍面临着被“卡脖子”的情况。

纵观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记者注意到,不少企业受体量、资金、人才等多种原因限制,仍存在不少发展瓶颈:比如在研发创新或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仍显不足,在细分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仍需加强;专精特新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企业之间、上下游之间还没形成有效的垂直整合;专精特新政策覆盖面以及政策响应速度还不够等等。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存在诸多痛点障碍,普遍表现为创新功能不足、抗风险能力差、人才相对缺乏等问题。”傅海峰向记者表示,“打铁还要自身硬,首先要引导中小企业不断提升发展能力,比如引导企业利用高校、实验室等创新资源,加快产学研用发展进程,促进行业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共享等。”

培育企业的“专精特新”也是给产业体系注入动力。傅海峰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培育库,挖掘优质企业,加强精准辅导和综合服务,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针对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给予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根据苏州工业园区摸底,园区专精特新培育库企业900多家,其中700家为制造型企业,占比76.6%,以装备制造、电子制造和医疗器械制造为主。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均在3%以上,其中营收5000万以下企业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高达21.1%。知识产权方面,90%以上储备企业有1件及以上的发明专利。

“苏州工业园区目前符合‘专精特新’特征的储备企业数量较多、基础较好、质量较高,具备实施梯队建设和集群式培育的良好条件。”傅海峰说。

今年9月30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正式印发《苏州工业园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拟制定园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体系和认定评价标准,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创新转型,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根据行动计划,到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新认定的各级专精特新荣誉企业达200家次。

“未来我们将更积极主动,提前对标相关标准,摸排企业发展情况,精准培育。”傅海峰向记者表示。

在苏州工信局日前召开的会议上,苏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万利表示,苏州坚持强企壮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聚焦苏州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品牌企业,构建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发展梯队。

据悉,未来苏州将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相关措施,深入做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培育工作。根据今年3月苏州发布的《“苏州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苏州将培育一批“苏州制造”知名企业,到2023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00家。

随着一批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诞生,苏州制造业预计也将由“大而不强”迈向“又大又强”,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